黏度,有时候也被写为粘度,是指流体对流动所表现的阻力。液体的黏度除了和物质本身的化学特性有关,还和温度、压力、剪切速率(可以理解为转子的转速)、时间等有关,所以我们在进行黏度的测量时需要限定温度、转速等条件。黏度的种类有很多种,下面赢博小邵简单介绍下常见三种黏度的区别:动力黏度、运动黏度、条件黏度。
一、动力黏度
通常我们旋转流变仪、旋转黏度计等测试的黏度均为动力黏度,也叫表观黏度或者剪切黏度,用η(读yita° 伊塔)表示,其国际单位是Pa﹒s(帕﹒秒),也经常遇到使用mPa﹒s(毫帕﹒秒)、P(泊)、cP(厘泊)这几个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那么有些人认为旋转黏度计是用来测试样品的黏度,旋转流变仪也是用来测试样品的黏度,是不是两者测试的黏度值就是一样的。答案是:如果测试条件完全相同,且测试的样品为牛顿流体,两者黏度是一样的;如果测试的样品为非牛顿流体,两者测试的黏度还是有区别的,下面从两个方面简单介绍下区别。
(1)从流变场来看
旋转黏度计的转子在开放体系中旋转,样品的运动不是处于层流场运动,即测试时运动中的样品体积和样品运动形式并不是可控的层流。
而旋转流变仪主要的测量转子都是按照ISO标准或者DIN标准进行生产制造的,其都是将测试样品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测试的样品是处于理想的层流运动状态。
(2)从结构上来看
旋转黏度计的扭矩测量结构为弹簧,扭矩值的大小是根据弹簧满形变的百分比来表示,而旋转流变仪则采用扭矩传感器,可以精确获得以国际单位N•m表示的扭矩值。
黏度的计算公式为:
A、M分别表示仪器A系数和M系数,是由转子尺寸形状决定的。
Md表述扭矩值,Ω表示角速度。
从上述黏度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扭矩值的准确度直接影响黏度值的测量精度。旋转黏度计无法获得扭矩的准确值,只能获得弹簧形变的相对值,而旋转流变仪可通过扭矩传感器获得实时准确的扭矩值,所以旋转黏度计测得的黏度值我们一般称为相对黏度,旋转流变仪测得的黏度我们一般称为绝对黏度。大家如果想详细了解黏度计和流变仪的具体区别,可以关注我们“赢博科学”微信公众号中“旋转黏度计和旋转流变仪的区别”这篇文章。
一般旋转流变仪测量模式有两种:旋转模式和振荡模式。在旋转模式下,流变仪测得的黏度我们一般称为动力黏度;在振荡模式下,其测得的黏度我们一般称为复数黏度,用|η*|表示,其单位和动力黏度单位一样。如果是同一台流变仪通过旋转模式和振荡模式分别测得相应的动力黏度和复数黏度,一般这两个黏度的数据上是不能直接进行对比的,但是二者测试数据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二、运动黏度
运动黏度即流体的动力黏度与同温度下该流体密度ρ之比。运动黏度主要用于测定燃料油、柴油、润滑油等液体石油产品。运动黏度的测定一般采用逆流法,由专用的运动黏度测试仪进行测试,其中乌氏黏度计也是一种特殊的运动黏度测试装置。
运动黏度用 °ν(读niu° 纽)表示,运动黏度的国际单位是m²/s,也经常遇到使用mm²/s、St(斯托克斯、斯)、cSt(厘斯)这几个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三、条件黏度
条件黏度一般有三种:恩氏黏度、赛氏黏度、雷氏黏度。
恩氏黏度:试样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从恩氏黏度计流出200毫升所需的时间(s)与同体积蒸馏水在20℃时流出所需的时间(s)之比,称为恩氏粘度,其单位为条件度,用oE表示。
赛氏黏度: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100°F、F210°F或122°F等)下从赛氏黏度计流出60毫升所需的秒数,以“秒”单位。
雷氏黏度,又称雷德乌德(Redwood)黏度: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雷氏度计流出50毫升所需的秒数,以“秒”为单位。雷氏黏度又分为雷氏1号和雷氏2号两种。
上述三种条件黏度通常都比较少见,目前中国只采用恩氏黏度计,其他两种基本不采用。